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

徐仲/毛豆

【聯合報╱徐仲(徐仲,食材達人)】












毛豆是一種會上癮的鮮味。 圖/徐仲提供


收到數袋冷凍毛豆,稍稍微波解凍,用嘴輕壓豆莢,豆子「啵」地彈入,然後呢,就是一種會上癮的鮮味,真是好吃。難怪這幾年毛豆又被稱為「綠金」,憑著這個滋味,替台灣賺了不少外匯。

上個月應朋友相邀,到高雄旗山拜訪經營毛豆外銷產業的農友。他站在毛豆田中,看著一片廣闊的綠意,自豪地表示這些毛豆都將外銷到日本,這份成績得來不易。近幾年來,毛豆外銷產業曾經面對中國和東南亞的挑戰,雖然論起成本和產量,台灣都不具優勢,但依靠著品質,台灣依舊勝出


「雖然不想這樣說,但對岸栽種的毛豆品質,有可能在這幾年追上台灣,我們應該先想出對策。」我建議農友,光是談「品質」太抽象,是否可以用數據或是科學方式,談談毛豆的豆筴長短、豆粒大小、豆子形狀、品種差異、鮮味形容?是否可以制定一套簡單易懂的「規格」,讓消費市場更容易理解台灣毛豆的特性?


「你談的規格應該就是產品分級的概念?那可是個大工程,或許我們先由外銷規格談起?」農友表示外銷到日本時,買方不會管你是否標榜自然農法、有機栽種、無農藥殘留或生產履歷等,他們自有一套規格,規範著豆粒的飽滿度、豆筴的外形、還有農藥檢測標準。他繼續解釋以往的台灣觀念中,經常強調好東西要賣給外人,次級品自己吃就好,但現在時代不同了,自己人要先懂得好東西的滋味,才知道珍惜,才能夠推廣。因為所以,他將以外銷的規格打造品牌,進入台灣的超市通路。


我認同這樣的做法,建議推廣品牌時,也能多談一些毛豆的資訊。譬如名為「高雄11號」的毛豆品種有芋頭味,名為「高雄九號」的品種豆粒夠大且鮮味迷人。同時也該談談毛豆的加工品,理論上毛豆和黃豆都屬於大豆,兩者的差異性只在成熟度,毛豆通常指七到八分熟的大豆,黃豆是全熟且乾燥的大豆,因此黃豆加工的方式不見得適合毛豆,但卻是個可參考的目標。


「產品分級的概念不是區分高下好壞,只是根據不同需求,讓產品能被合理運用,同時也能營造出地方的特色文化。」我心中這樣想著。


◎我推薦的毛豆


百賢農場:07-6611108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