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聯合報╱記者蘇湘芸/專題報導】
睡魔祭又稱為燈籠節,以三大地區為發展重鎮:青森縣西部的弘前、北部的五所川原及青森市。實際造訪青森睡魔祭,看見上萬人為同一件事情而努力,我的眼眶頓時泛紅。
|
青森市燈籠是人物立體造型,以英雄人物為設計。 記者蘇湘芸/攝影 |
|
●放燈籠趕瞌睡蟲
方言影響各地的祭典稱呼不同,依序是:弘前餒菩噠、五所川原立佞武多、青森餒鈽噠。乍聽感覺複雜,事實上,日語都是Nebuta,中文翻譯為巨型燈籠。
燈籠就是祭典的重頭戲。為了區隔,三地區的燈籠設計暗藏玄機,日本人最喜歡追著睡魔,宛如跟著神明遶境。起跑點是弘前,也是昔日的津輕地區,津輕方言「發睏」諧音就是Nebuta。農民為趕走工作中的瞌睡蟲,在河流裡放燈籠,象徵睡意流走了。
|
弘前睡魔燈籠是扇子狀,以瑰麗而聞名。 記者蘇湘芸/攝影 |
|
●燈籠造型各不同
弘前睡魔祭以瑰麗夢幻感而聞名,燈籠造型是扇子狀,正面圖案是水滸傳、三國演義等經典小說,背面是美人圖或水墨畫,伴隨悠揚曲調,英雄與美人在不斷旋轉間出現相擁的錯覺。
五所川原的睡魔祭源自1907年,早期燈籠是炫富象徵,華麗燈籠要100多人才扛得動,現代建設引發火災,迫使祭典中斷,又因意外尋獲設計稿,當地居民不眠不休地工作在80年後重現祭典。每當鼓聲響起,60座巨型燈籠緩緩現身時,淚聲與笑聲在每個人心中泛起陣陣漣漪。當地睡魔館記錄了這段影片,許多觀光客看了都忍不住掉淚。
青森市燈籠的風格又不同,是人物立體造型,以英雄豪傑為主角,搭配充滿魄力的伴奏、活潑的舞蹈,營造出和樂融融的氣氛。日本人稱津輕錦為「召喚幸福的金魚」,小朋友喜歡提著金魚造型的燈籠上街。
|
津輕錦又稱「招喚幸福的金魚」,金魚造型燈籠可是搶手貨。記者蘇湘芸/攝影 |
|
青森特色:津輕三味線 哀愁激昂
青森因為三面環海,透過海上運輸與貿易,創造獨特文化與農產特色。弘前又稱「蘋果的街」,蘋果產量是日本第一,據說是美國傳教士引進樹苗。津輕三味線源自中國的蛇皮三玄,傳至琉球與大阪,變形在日本生根,成為弘前鄉土樂謠。現在許多的青森餐館提供現場演奏,表演者以閉目的方式,展現精湛技藝,哀愁激昂的旋律,令人動容。
|
津輕三味線的曲調哀愁激昂,聞者無不動容。記者蘇湘芸/攝影 |
|
鄉土美食:貝殼當鍋 海鮮入味
魚類是北國人補充體力的最佳美食。翻開菜單,家家都有貝類料理,用扇貝殼取代鍋子,放入蔬菜與扇貝肉等,再打入雞蛋,鮮甜又可口。小菜首選為墨魚餅,是弘前鄉土料理,用煮物剩下的魷魚腿剁碎,加上冰箱裡剩下的蔬菜,混合麵粉,在鐵鍋上煎炸,口感軟嫩中有Q彈顆粒,沒有絲毫浪費的料理風格,正是媽媽的味道。弘前料理普遍重鹹味,是為增加血壓而抗寒,建議台灣遊客搭配茶飲或蘋果汁一起食用。
|
青森貝類料理,是以扇貝殼取代鍋子。記者蘇湘芸/攝影 |
|
青森縣官網:
http://ift.tt/1v0HZ2h
立佞武多之館:
http://ift.tt/1rqzQq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