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

百人做紅龜粿 找回阿嬤的味道…

【聯合報╱記者郭逸君/桃園報導】












閩南文化節在龜山壽山巖觀音寺登場,廟方別具巧思,將紅龜粿排成一隻大烏龜的形狀。 記者郭逸君/攝影


桃園閩南文化節昨天在龜山壽山巖觀音寺開場,邀請民眾一起來廟口學做紅龜粿,透過地方總鋪師教導民眾做粿以及特色閩南市集擺攤,展現台灣廟埕特有的庶民活力。

壽山巖觀音寺總幹事洪源銘表示,現在年輕人不僅不會開口說自己的母語,也沒有傳承到父母、祖父母輩關於閩南文化的智慧,壽山巖觀音寺與文化局結合,以廟宇為中心,開設閩南學堂,致力於整理閩南文化史料,傳承閩南文化精神。














閩南文化節邀請鄉親一起製作紅龜粿。 記者郭逸君/攝影


龜山鄉民楊國富表示,每到傳統節慶,小時候家裡都會蒸紅龜粿,「但現在沒那個技術了啦,也做不出阿嬤的味道,」所以特別來廟口拜師學藝,希望能找回記憶中奶奶製作的紅龜粿味道。

為了讓民眾能學到最正統的紅龜粿做法,壽山巖觀音寺也延請桃園知名的總舖師阿桐師,現場教民眾如何製作餡料、壓模,也親自在蒸箱旁緊盯紅龜粿,「很少看到廟口會辦百人做粿的活動,希望蒸出來的粿都漂亮,讓大家都愛上紅龜粿這種特色的傳統美食。」


「為什麼每到節慶家家戶戶都要做粿,其實是為了要分享,這種分享祝福的文化意涵,已經慢慢被淡忘了。」壽山巖董事長顏福來表示,觀音寺設立閩南文化學堂,第一堂課就是邀請鄉親一同來做粿,要把被遺忘的文化一點點找回來。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