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

技術突破 台東大閘蟹大又肥

【聯合報╱記者潘俊偉/台東報導】

今年台東地區氣候合宜,加上養殖技術提升,業者適度降低養殖密度,台東地區的大閘蟹育成率提升翻倍,體型更大上許多,大都有4至5兩重,民眾想嘗鮮要快,但想吃蟹黃、蟹膏得再等一下,10月下旬最佳。


台東縣成功鎮大閘蟹養殖業者蔡賢男說,雖然大陸蟹只有本地價格一半,但本地養殖的蟹,完全不用抗生素,消費者可安心食用。


過去受限養殖技術不夠純熟,加上養殖密度過密,加上颱風季,往年台東地區的大閘蟹育成率約只有3成,蔡賢男指出,今年因天候狀況好,且養殖技術提升,水草品質好,加上養殖密度降低約2到3成,今年的育成率提升至6成,每隻體型約有4到5兩重,也較以往大,目前每隻約5兩重的大閘蟹約500元。


他說,往年大閘蟹約在中秋節前7天左右出貨,今年節氣較早,今年要到10月才吃得到爆漿蟹黃;蔡賢男表示,天氣越冷才能吃到蟹黃越飽滿的大閘蟹,如果接下來的天氣轉冷,並有2到3波的東北季風,大閘蟹就會很好吃,但是要吃到爆漿的蟹黃,大約要等到10月下旬。


蔡賢男說,大陸進口5兩左右的大閘蟹,每隻大約僅200元,但大陸蟹大多以抗生素養殖,對人體負擔大,台東業者以山泉水養蟹,絕不用藥,民眾反而可以吃得安心。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