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

瑞田日光米 有機栽培、溫室曬穀

【聯合報╱記者賴香珊/鹿谷報導】












鹿谷農民湯英華(右)、曾盈婷夫妻用不同產製技術種米,盼再次打響「瑞田米」名號。 記者賴香珊/攝影


南投縣鹿谷鄉農民湯英華堅持以有機方式栽種稻米,更在稻田裡搭建日照溫室用來曬穀,就算過程費時費力也從不喊苦,只希望能用米粒飽滿、口感香Q的「日光米」,重新打響「瑞田米」的名號。


鹿谷鄉瑞田村擁有富含有機質的濁水溪「黑土」,種出聞名國內的「瑞田米」,但隨著茶業興起、農村人力老化等因素,稻田轉種茶葉或廢耕,種植面積從200多公頃萎縮到40多公頃,農民種米多為自己食用,已無法供銷他處。


「『好米』要跟大家分享。」45歲的湯英華退伍後返鄉協助雙親種茶葉和稻米,因稻米種植面積不大,就全照傳統手工採收曬製,產量不多都留著自己吃,但每次親友來訪,吃到米飯都說特別香、特別好吃,總建議他多曬點賣給大家。


921大地震後,湯向家人提出茶園轉耕種稻想法,沒想到父母一口答應,更放手讓他和妻子曾盈婷經營;雖種植面積變大,但他仍堅持不灑農藥,經過128天日光熟成,穀粒飽滿才能採收。


湯英華說,為確保稻米品質,許多步驟他堅持依古法純手工去做,像是不用烘穀機,全靠陽光曬穀做成「日光米」,曬穀至少要一星期,還要來回耙動,期間若下雨就得趕緊收穀,不然稻穀淋雨會容易發芽。


為不讓稻穀淋雨並接收日照,湯英華日前在稻田裡蓋了一座透明溫室,稻穀曬在土壤能吸收地氣,而日光和泥土「上熱下冷」的溫度交替能活化稻米,口感更香Q柔軟,也希望透過不同的產製技術能再現「瑞田米」風華。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